軍工技術用在紅塵俗世,是軍民融合,用在佛門神界,那就是軍佛融合了!
阿彌陀佛!
少林寺肯定保存有大量古籍,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討論利用軍佛融合技術保護古籍是非常重大緊迫的課題。
用航天技術守護中華文脈
古籍整體戰備庫系統由古籍保護箱、多功能儀、全國古籍保護監控平臺和數字化配氣系統和多功能箱架組成。其中,保護箱作為系統的主要組成,既為古籍文物提供密閉的貯存空間,具備防水、防火、防蟲等特點,又要便于戰時運輸。
責保護箱設計的戰術武器事業部結構室主任范新中表示,保護箱是融合了許多航天高科技于一身的“百寶箱”。
保護箱的設計中用到了火箭氣動加熱防隔熱結構設計、火箭整流罩蜂窩夾層結構設計和飛行器艙體復合材料結構設計等航天技術。
構室設計師單亦姣說:“我們要考慮的因素很多,防火、防水、防蟲都是最基礎的要求。”在遇到火災時,保護箱的防熱隔熱材料能保證保護箱在1小時的時間里,內部溫度保持在60攝氏度以內。
別看設計方法已在無數的型號任務中成功應用,但日常生活中的火災環境與航天器飛行熱環境的模擬方法不同,需要設計師們從零開始進行試驗。憑借深厚的技術儲備和扎實的試驗能力,試驗順利完成。此外,箱體采用的整流罩蜂窩夾層結構設計,不僅能抗摔抗壓,即便掉進水里也不會沉沒。
每一個保護箱都有兩扇對開的門和一個特殊的“門鎖”,保護箱要做到防水絕塵,因此對箱體密封性的要求特別高。
負責門鎖設計的雷豹解釋說,每個保護箱內部都比外部高0.1個大氣壓,門鎖采用飛行器上動作類結構設計,每扇門上承載著500公斤的力,因此,可以100%防水隔塵。同時,為了防止有機物分解產生物質對古籍文物發生侵蝕,所有的箱體內部材料都要先進行凈化,工藝非常復雜。
應用多項航天技術
戰術武器事業部主任王洪波介紹,古籍保護箱應用了多項先進的航天技術,比如:運載火箭氣動加熱防隔熱結構設計、運載火箭整流罩蜂窩夾層結構設計、飛行器艙體復合材料結構設計、神舟飛船材料相容性設計以及航天產品質量保障體系等。
古籍保護箱有“六防”
傳統的古籍保護,基本上是依靠人工的方法,將存放古籍的庫房控制在適宜的溫度、濕度范圍內,并適時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等。
注入航天智慧的古籍保護箱,箱內恒溫、恒濕,具備防火、防水、防蟲、防霉、防震、防盜的“六防”特點,為中華古籍筑起“安全屋”。
與傳統方法相比,火箭院的“古籍整體戰備庫系統解決方案”使古籍保護實現了革命性的突破。它不僅能對古籍進行全方位的保護,還建立起環境監控系統,引入了快捷的互聯網管理系統,并配備專用機器人,搭建自動化、數字化的無人古籍戰備庫,可全面提升我國的古籍保護能力和管理效率。
防火:防火材料與防火結構設計,使箱體可以防火、隔熱。一旦遭遇火災,箱子不會變形、不會受損,箱外烈焰滾滾,箱內的古籍卻能安然無恙。
防水:良好的密封設計,實現了箱內氣密和防水。一旦遭遇水災,箱子被淹沒,卻能讓箱外的水無孔可鉆、無縫可入,還可使箱子浮于水面,方便打撈。如果箱子存于地下室,發生水災時只能浮到地下室的屋頂,它們也能耐受10米水深的壓強,保護箱內的古籍完好無損。
防蟲:一般情況下,空氣中的氮氣含量為78%,箱內的惰性氣體密度卻高達99%。這樣的環境下,氧氣含量極少,蛀蟲根本無法生存,又怎么能去蛀書?
防霉:通過環境監控系統,可以實時調節箱內的水含量,將濕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抑制細菌的生長,不給古籍霉變以任何“可趁之機”。
防震:存放箱子的貨架,研制人員是按照地震烈度9度標準進行設計的,加上箱子本身極為結實,就算發生地震,箱內的古籍也不會遭到損毀。
防盜:在互聯網管理系統的監控下,通過監控平臺,可對“古籍整體戰略儲備庫”的庫內環境一目了然。一旦古籍被盜,借助監控平臺,便可對丟失古籍進行定位,從而快速追回。
除了具備“六防”的功能,火箭院的科研人員還通過獨特的結構設計,控制“古籍保護箱”的重量,使它們在具備強大防護功能的同時,便于必要之時的人工運輸。這將為古籍、檔案、文物等的轉運、展覽提供極大的便利。
火箭院為國家圖書館提供的“古籍保護試用樣箱”,包括箱體、智能貨架、配氣臺、多功能儀、物聯網系統、書架等。
下一步,火箭院還將為更多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寺廟等“量身定做”專屬的系統解決方案,用先進的航天技術和強大的航天力量,守護更多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瑰寶。